人文五社聯合書展
波娃戀人

波娃戀人

Beauvoir in Love

  • 定價:399
  • 優惠價:9359
  •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39
  • 運送方式:
  • 臺灣與離島
  • 海外
  • 可配送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可取貨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台北、新北、基隆宅配快速到貨(除外地區)
載入中...
  • 分享
 

內容簡介

最美的存在主義者、哲學鉅作《第二性》作者─西蒙‧波娃
美、法文壇傳頌超越一甲子的永恆戀曲
真實還原《越洋情書》跨國戀情始末

  往返於巴黎與芝加哥的上空,
  機窗玻璃上,映現凝思女子的面容;
  西蒙‧波娃,這位存在主義哲學家,
  她心上盈滿的,是沙特?是納爾遜?是事業?還是愛情?
  戀人心中難以取捨的掙扎與愁緒,
  此際,全化為絲雨覆上窗玻璃,朦朧了凝思女子的悲戚……      


  法國作家、知識分子、存在主義哲學家、政治活動家、女權主義者、社會理論家,1970年代女權運動的重要理論家和創始人,這些,全是眾所周知的西蒙波娃。

  「再見,或者永別,我將不會忘記在芝加哥的這兩天,我要說的是我將不會忘記你。」

  「糾纏我心並讓我痛苦的問題之一就是:在還沒有準備好要全部付出時,只給予一部分的自我,是否恰當?我是否能夠愛著他,並告訴他我愛他;但是如果他開口,我卻不打算交付出我全部的生命?他是否有天會恨我?」

  然而,寫下書中這些句子的,也是西蒙波娃。這個她自己的父親戲稱為「擁有男人腦袋」的女人,在愛情面前,是如此感性又那般理性,正如書中的「西蒙」與「海狸(存在主義大師沙特對波娃的暱稱)」,不時地交戰、妥協、交戰……。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男人與一段感情,能讓西蒙波娃陷入如此的精神掙扎?

  一九四七年一月,西蒙波娃為了替親密愛人沙特宣傳新書遠赴美國,她抵達紐約後,受到美國媒體的熱烈歡迎,並被冠以「最美麗的存在主義者」之稱譽。抵達的第一晚,她身處幽靜的旅館房間內,耳畔徹夜縈繞著不知打哪兒來的神秘囈語:「我發生了某件事——我到底怎麼了?」,得直到幾天後她才會知道,這句從她降落美洲大陸開始就不斷聽到的預言,預示了她將遇到一生的摯愛。這個美國男人,將打破西蒙波娃與沙特的愛情契約,成為她情感深處的歸屬,不同於與沙特兼具情人、朋友、同志、夥伴……的複雜情感連結;單單只為肉體、情慾而燃燒的歡愉……

  作者以鉅細靡遺的檔案、文獻、資料來源,忠實重建這段「二個人,心理上卻是三人行」的三角戀情,一窺莒哈絲眼中,理智遠勝情感的西蒙波娃,如何面對情感與理智的交戰。作者卓越的寫作技巧與紀實描述,讓一部西蒙波娃的紀錄片躍然紙上,帶領讀者重溫20世紀,西蒙波娃在紐約、芝加哥、巴黎的生活場景與行走足跡,遍覽當時的文壇盛事;成就一場多層次、穿梭時空的閱讀。

本書特色

  ★唯一全方位交叉比對剖析波娃情感的小說


  在此書中,《西蒙波娃美國紀行》、《一代名流》、《越洋情書》……所有作品,都不再是個自獨立的作品,而是這段跨國世紀戀情的最佳愛情佐證。

  ★唯一還原《越洋情書》始末的真實記錄

  有鑑於納爾遜‧艾格林至死堅持不公開寫給西蒙波娃的書信,使得世人只能讀到波娃單方的愛戀,藉由本書作者的多方探訪、公開、未公開資料的蒐羅比較,讓讀者得以知曉這段戀情的始末。

  ★唯一破解文壇愛侶隱藏作品中愛語的密碼書

  從西蒙波娃的作品情節與給沙特的書信中,對照始終對這段跨國戀情保持低調的納爾遜‧艾格林的作品,從他作品中的隻字片語探尋他內心情慾翻騰的真實軌跡。

名人推薦

  阮若缺(法國教育榮譽騎士、政大外國語文學院教授)審校
  陳玉慧(編劇、作家)專文導讀
  鍾文音(作家)
  蔡詩萍(作家、評論家、媒體人)
  林幸萩(法文出版品選書人)
  朱衛茵(作家、媒體人)
  Ken Lian (兩性關係教練)
  一致推薦
 

作者介紹

作者簡介

依蘭.凡 (Irène Frain, 1950-)


  在我眼中,西蒙.波娃的偉大之處,既非偶像般的,更非高高在上、被遺忘的嚴肅神祇,也非哪位不知名的女性主義殉道聖人,而是像你我一般的平凡人。 ──依蘭.凡

  一九五○年出生於法國西北布列塔尼省的依蘭‧凡,同時具有記者、歷史學家、小說家、傳記作家等多重身分。曾任教於12世紀創建,歷史悠久的索幫大學,基於興趣開始從事業餘寫作,於一九七六發表第一部小說,從此與寫作結下不解之緣,辭掉教職專職寫作。至今發表超過20多部作品,美國影星麗塔‧海華斯、瑪麗蓮‧夢露、美國總統甘迺迪、英國黛安娜王妃、聖雄甘地……都在她筆下重新於讀者眼中活過一次。依蘭是當今法國文壇公認的傑出文學作家。

  《波娃戀人》是依蘭‧凡歷時多年,親赴書中所述場景,精心蒐集整理檔案、資料,完整還原西蒙波娃與美國作家納爾遜‧艾格林這段越洋異國戀情。依蘭為這段書寫過程下了定義:「我就像檔案管理員一樣,為每個人收集到最大量的資料,或是我自己發現、從未出版的文件,以便重組這份迷人關係的拼圖。」這是一本「取材於真實事件」的小說,依蘭使用了「浪漫遁逃」的手法,重建事件觀點、詮釋情感角度,讓本書的文學推論愈加生動。對於為何不使用假名遮掩小說中人物的身分,她是這麼說的:「這些人是我們文化與文學遺產的一部分。對此一做法,我承擔起全部責任,因為我相信歷史可以給想像一些空間,想像有時可以從歷史中滋養:想像本身就可以是嚴謹的。」

譯者簡介

陳羚芝


  中央大學法國語文學系畢,法國巴黎十三大學現代文學碩士。從事翻譯十餘年,目前為自由譯者,定居法國。

李沅洳

  中央大學法國語文學系畢,並於2003年取得巴黎第八大學社會學系的高等深入研究文憑(DEA)。
 

導讀    

西蒙波娃的愛情  文:陳玉慧(編劇、作家)


  沙特是我的初戀,他是第一個吻我的男人,他溫暖而熱情,只有在床上不是如此,我們的性生活並不協調,剛開始那十年還好,後來便自然熄火了。

  女權先驅西蒙波娃是跟誰說這些話?她的美國男友納爾遜‧艾格林。她在信中告訴他,沙特對性生活沒有興趣,而遇見納爾遜‧艾格林使她對肉體重燃激情,他改變了她的生活,使她度起「第二春」,連卡繆都稱讚她「變年輕了」。波娃在一封封情書中大膽而私密地向情人透露情欲的渴望,並自稱是納爾遜永遠的妻子。

  當年,波娃為什麼不離開沙特投入納爾遜的懷抱?按照波娃的說法,沙特是一個可憐而孤獨的人,「沙特需要我」,她對情人解釋,並且希望對方理解,她不是因為事業榮譽或金錢等因素而留在巴黎,不去與他長相廝守。

  我可以想像納爾遜收到信是如何沮喪。他曾問她,妳對我的愛是否超越一切,「妳會不會為我死?」他一個人在芝加哥的波蘭酒吧及賭場消磨時光,可能在喝醉酒後逼問她。波娃回答,「我非常非常地愛你,但我不會為你死。」

  納爾遜有可能為波娃死,他幾年後曾自殺未遂,他的憂鬱症和自毀傾向使他的寫作生活進度緩慢。那時他已對分隔於大西洋兩地的愛情不抱希望。他不會說法語,經濟情況不穩定,在與波娃陷入愛戀後,雖然寫了一本後來改編成電影的暢銷小說《金臂人》(由法蘭克辛納屈演出),好萊塢電影製片還付了大把鈔票請他到加州去編劇,但此事搞得不歡而散,納爾遜是一個愛喝酒及好賭博的人,一夕可以花去剛領到的版稅。

  他去過巴黎,那個在情人筆下的夢幻之城。沙特巨大的身影揮之不去,而他雖然也是作家,但並不習慣拉丁區的文人生活,比較喜歡在二流酒吧鬼混或者去看拳擊和賽馬,如果他是浪子,那波娃是文人貴婦啊,更多的是維多利亞氣息。他沒錢也沒法留在巴黎。

  而西蒙波娃也不會離開巴黎,即便她如此愛她的芝加哥男子。她當時想,她再也無法愛別人了。她想錯了,幾年後,她又愛上沙特的學生。但沒人懷疑她對納爾遜‧艾格林的愛,只是,只是她為什麼不能為了愛離開巴黎?

  看來,納爾遜無法提供寬裕的物質生活,也不能改善她的安全感,而波娃視沙特為精神導師,她的精神生活圍繞著沙特,一切以沙特為重心,是她依賴沙特,而不是沙特需要她。

  西蒙波娃在一九四七年一月拜訪美國,她抵達紐約後,被冠以「最美麗的存在主義者」之名,受到美國媒體的歡迎,藝文人物古根漢夫人知道她會前往芝加哥,請她一定要去見納爾遜。波娃在那個城市待了三天,納爾遜便是她的地陪,波娃離開芝加哥前,他吻了她,那時她便愛上他了,後來她在給他的信中回憶:你一定也發現了。

  波娃在她後來出版的美國日記裡記載了這個人。她說,人們常提到他,說他情緒不穩、神經質,我很高興自己是唯一暸解他的人,他有時的確粗魯,但那只是他的自我防禦而已。波娃則是一個自得其樂,有「愉悅天才」的女人。

  波娃以簡潔及充滿情意的英文寫信,因手寫字跡有時不夠清晰,一些用字可能連納爾遜‧艾格林都會錯意,譬如原稿beloved常被人讀成blond,但是就像波娃說的,「我的英文雖不夠好,但已好到足以讓你明白我對你永遠的愛。」

  西蒙波娃當年雖未為了這段轟轟烈烈的愛放棄存在主義和巴黎,但她一生最愛的人仍是納爾遜‧艾格林,下葬時都還戴著當年他送給她的定情戒指。
 

詳細資料

  • ISBN:9789868927131
  • 叢書系列:現在讀Reading
  • 規格:平裝 / 384頁 / 14.8 x 21 x 1.92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  • 出版地:台灣
 

內容連載

她在預訂的下午兩點到達芝加哥。法國領事正等著她,引領她前往旅館「帕莫爾酒店」(Palmer House)。

安頓的例行公事解決後,她就外出了;她想自己認識芝加哥。瑪麗古根漢給她一個不知名作家的電話號碼,她馬上致電對方;當她要求對方帶她去貧民窟時,絕不可以讓別人把她當成愚蠢的傢伙。

因此,她連一分鐘都不浪費,參觀現代美術館(Modern Art Institute)的印象派展廳;那裡是馬內(Manet)、莫內(Monet)、雷諾瓦(Renoir)、秀拉(Seurat)的狂歡派對。接著又以行軍般的速度沿著湖邊快走。天色暗了下來,北風強勁地吹起來,雲層厚厚的像要下雪。她跳上計程車,駛回擠滿摩天大樓的大街。回到旅館,一進房間,她就翻開行事曆,拿出瑪麗古根漢寫下她情人電話號碼的那張紙,打給服務台。

帕莫爾酒店的總機小姐跟其他工作人員一樣,秉持著高效率,翻閱著她的卡片。話筒的另一頭傳來連線的金屬回音。然後電話響了一聲、二聲、三聲;有人接了電話。

她試探著:「納爾遜.艾格林先生?」

她不害怕。海貍從不害怕。

看樣子,西蒙也不怕。

***

納爾遜從來沒有她犀利的記憶力,她長期擁有的,在當下捕捉事件細節的天賦。

他也厭惡像她那樣,如錄音機般一字不漏地談論那些細節。比起一字不漏的枯燥陳述,他偏好取意象為捷徑;一旦談到愛情,就運用詩歌含糊帶過。然而,直到去世,他一直都記得這一刻:「爐子旁邊的我騷動不安,試著隨便煮點東西。然後,電話響了。電話響的時候,另一頭講話經常帶著強烈的波蘭口音,非常、非常強烈的口音。有些人從來沒打過電話,講起電話來大聲叫嚷。那一次,電話響起,有人扯著嗓子說話,用尖銳的聲音叫喊。我說:『撥錯號碼』,然後就掛上電話。我的爐子上在煮東西……。」

***

就像電影的倒轉鏡頭,我們清楚地知道電話那一頭,在海貍安放摺疊包的帕莫爾酒店十六樓發生的事:她也敘述了這段故事:「一個陰鬱的聲音回答我:『撥錯號碼。』我確認過電話名錄;錯的其實是我的發音。」

當時的情形可能是當她在問「納爾遜.艾格林先生?」時,跟很多法國人一樣,發成「艾格蘭」而非「艾格林」。

會員評鑑

5
1人評分
|
1則書評
|
立即評分
user-img
5.0
|
2015/02/24
很多年前就讀過【越洋情書】,因此,對於西蒙波娃的這段情史並不陌生。

然而,在閱讀【越洋情書】的過程中,始終不知道納爾遜這方對這段戀情與西蒙波娃的看法,加上個人相信身為作家的當事人,多少預料得到書信終有公諸於世的一日,有些不便讓外人知曉的事難免於文字中有所隱瞞,所以,抱著看八卦的心態,我決定看看這本【波娃戀人】,從第三方較公正的角度了解這段情史。

很佩服作者蒐羅資料的功夫,與書的文案介紹所說的一樣,作者讓讀者可以完整了解這段戀情的始末。同樣是女性作家的傳記、同樣是講述作家間的戀情、同樣是戰爭的年代、同樣是文壇百花齊放的時代,這本【波娃戀人】不免讓我聯想到最近讀的另一本類型相似的電影原著小說【黃金時代】。多虧了這二位作者,我們才有機會進一步認識這些當代才女作家們。

我個人也很喜歡這書的設計,有種淡雅與神秘。這或許也是我買這本書的原因之一吧!
展開

最近瀏覽商品

 

相關活動

  • 【文學小說-華文創作】一本書的誕生,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?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
 

購物說明

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,或有特殊作業需求,建議您可洽詢「企業採購」。 

退換貨說明 

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(含例假日)。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。 

辦理退換貨時,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(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、配件、贈品、保證書、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,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)。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,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。 

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 

  • 經典翻譯文學展
  • 世界閱讀日(書評)
  •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$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