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度諮商展
檢察手記:你所不知道的檢察官

檢察手記:你所不知道的檢察官

  • 定價:280
  • 優惠價:95266
  •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252
  • 運送方式:
  • 臺灣與離島
  • 海外
  • 可配送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可配送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分享

買了此商品的人,也買了...

上頁下頁
 

內容簡介

  這幾年檢察官陸續偵辦了許多社會矚目的大案,一般民眾從媒體報導中認識檢察官和檢察職權的內容,我們時而看到檢察官成為媒體英雄,時而又看到檢察官遭到輿論無情的抨擊,究竟被放大鏡檢視的檢察官們,對於外界對檢察官辦案過程中的各種疑惑,會有什麼看法呢?許多人其實也很好奇,到底秘密偵查庭之內的檢察官在想什麼?在做什麼?

  本書作者以二十幾年檢察官的實務及檢察行政經驗,分享了檢察官工作的心路歷程及體會,並從不同主題切入,透過作者本身偵辦過的個案以及社會所關切的著名案例,深入剖析了目前的檢察文化及職務倫理、檢察官所面臨的各種辦案難題及制度面問題,也介紹了不少外國檢察制度與案例,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具體而鮮明的描繪了人們所不知道的檢察圖像。對檢察工作想要一探究竟的人,這本書應該可以提供不少幫助。

 

目錄

蘇序
自序
作者簡歷

第一篇檢察心情
初任檢察官的第一課∕3
兩串香蕉的難題∕6
棘手的解剖習題∕8
莫測高深的心證∕10
被害人的眼淚∕13
檢察官的聆聽∕15
堅定的另一半∕17
女檢察官的挑戰∕20
訴訟的騙術∕23
法庭的真相∕25
法律人的教養∕27
誰來吹哨子∕29
告別青天∕31
小王子與玫瑰花∕33
檢察官的出走潮∕35

第二篇檢察與人權
申告鈴的任務∕41
正義的速度∕43
慎重開啟訴訟之門∕46
名人打官司∕48
偵查為誰不公開∕50
他案與偵案的奧妙∕52
自由心證∕54
前科之痛∕56
被告的說與不說之間∕59
錄音與自白∕61
烏龍指認∕63
誰殺死了羊∕65
協商的正義∕67
致命的簡訊∕70
生與死之間∕73
檢察官的作文∕76
律師在不在場有關係∕78
審檢的距離∕81
法律遠,拳頭近∕84
法律的極限∕86

第三篇檢察官與政治
檢察倫理的省思∕91
檢察官的選擇∕94
檢察的獨立之路∕97
檢察一體的陰影∕100
檢察官的政治課∕103
「檢察官門」的啟示∕106
企業家的法律課∕108
企業家的法律課∕110
解嚴與司改∕112
司法的顏色∕114
誰來治國∕116
三星特檢∕118
韓國之鏡∕120
對抗金權犯罪∕122
護官符∕124

第四篇制度與改革
小螺絲釘的使命∕129
電腦量刑的可能∕132
失焦的法庭教育∕134
司法的國民參與∕137
檢察總長任命新制∕140
國民參審在日本∕143
媒體辦案的陷阱∕145
檢察官的奶嘴∕147
法官言論的界限∕149
假髮和法袍的聯想∕151
法學教育危機∕153
誰該進監獄∕156
權貴服刑∕159
酒醉駕車的刑罰∕161
法官無大小∕163
案件無大小∕165
具體求刑∕167
公民教育∕169
判決書公開與隱私∕171
性罪犯的處遇∕173
特偵組的瓶頸∕175
速審法的迷思∕179

第五篇隨想與觀察
女性的生命難題∕185
人頭文化∕187
治安監視器∕189
律師價格∕192
性別主流化在司法∕194
經濟罪犯的結局∕196
誰需要律師∕199
萬能超商∕201
「認錯」文化∕203
守法的習慣∕205
醫院vs.法院∕207
判決書與病歷∕209
另類訴訟達人∕211
司法的圖像∕213
監察權vs.檢察權∕215

 

  台灣的司法其實一直在改革,也一直在進步,但因為整套制度不在我們的文化底層,人們基本上不瞭解也不想瞭解司法,一旦被司法纏身,往往會生出一些司法做不到的期待,最後得到的經驗,不管是贏了還是輸了,通常不會很正面,以致司法的供需兩方都有很大的挫折感。所以文化始終是最大的問題,不是制度。

  碧玉檢察官的這本書,談制度談改革,也談她職業生涯的心情點滴,最可貴之處,就在言談間她已經走出了司法的圈子,把外面的人帶了進去。讀者發現這些冷冰冰的法律程序,原來和我們很多生活中的思考是相通的,這些代表國家操作法律的人,原來也和我們一樣在大大小小的矛盾中做選擇,讀者赫然發現法律不是想像中的一加一等於二,反而在不知不覺中多了一些同理心和認同感。

  司法其實一直在官方形式呈現的道貌岸然,和小說名嘴描繪的陰微險詐之間擺盪,少的就是這樣的現身說法。如果不是受命寫序,我根本不知道碧玉檢察官已經連續寫了好幾年,不知道有沒有法官、律師或法務人員也在做同樣的事情,至少在這本書出版以後,我想很多人都會和我一樣,期待這樣的書越來越多。常逛德國法律書店的人應該都知道,他們習慣把這些「關於法律」的通俗書籍放在進門的架子上,一直是我流連最久的區位。

  說起來真巧,今年當我被學校通識中心的老師感召,「不知老之已至」的決定開一門有關法律的通識課給非法律系學生選修時,我不但想到「認識司法,改革司法」這個主題,而且立刻浮到腦海的講員,就是蔡碧玉和其他幾位在法界服務的學生,雖然我完全不知道她已經在做這件事,而且做得這麼好。我希望這門課因為有這樣精彩的現身說法,而成為政大新生偏愛的選擇,不只要為台灣培養更多的好公民,更重要的,是讓司法制度早一點生根,讓法治真的成為台灣的生活方式,而不只是一種無奈的選擇。

  從碧玉、她的夫婿施慶堂,還有很多這樣的法界中堅,我還常常想到德文的「職業圖像」(Berufsbild)這個概念,法制移植國家欠缺的,就是原生社會才有的職業圖像,怎樣把法律人的努力慢慢形象化的鐫刻在人們的腦子裡,替換掉隱隱存在了千年的包公、驚堂木或者刀筆訟棍,把法律人的自我期許變成社會大眾對法律人的期許,我們的司法改革就真正成功了。

蘇永欽
2010年

 

詳細資料

  • ISBN:9789862550441
  • 叢書系列:法律常識
  • 規格:平裝 / 21 x 14.8 x 1.5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  • 出版地:台灣

會員評鑑

5
1人評分
|
1則書評
|
立即評分
user-img
Lv.4
5.0
|
2025/01/31
在媒體的鏡頭下,檢察官的形象時而光輝耀眼,時而飽受批評。他們偵辦的案件牽動社會輿論,卻鮮少有人真正理解檢察官在辦案時的心境與挑戰。本書作者憑藉二十餘年的檢察實務與行政經驗,深入剖析檢察工作的核心,帶領讀者走入一般人難以窺見的「偵查庭內」。

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其敘事方式。作者不僅透過自身經歷與著名案例,生動描繪檢察官的辦案過程,還點出檢察制度與職務倫理的現實挑戰。此外,書中對於外國檢察制度的介紹,讓讀者得以比較不同法制下的運作模式,進而反思我國檢察體系的現況與未來改革的可能性。

文字風格方面,作者採用淺顯易懂的筆法,使得本書不僅適合法律專業人士,也適合對司法運作有興趣的社會大眾。透過這本書,讀者能更具體地理解檢察官的職責、辦案難題以及司法制度運作的細節。對於想要了解檢察文化、法庭內幕,甚至思考司法改革的人而言,這本書無疑是一本值得細讀的作品。

百貨商品推薦

上頁下頁

最近瀏覽商品

 
"上頁" "下頁"

相關活動

  • 教練,我好想學□□!!!2025數位學習祭,有聲書/線上課程/電子書參展品66折起
 

購物說明

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,或有特殊作業需求,建議您可洽詢「企業採購」。 

退換貨說明 

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(含例假日)。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。 

辦理退換貨時,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(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、配件、贈品、保證書、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,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)。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,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。 

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 

  • 聯經暢銷展
  • 輕小說大展
  • Money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