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童自然生態展
斯德哥爾摩復活人

斯德哥爾摩復活人

Hanteringen av ododa

  • 定價:300
  • 優惠價:9270
  •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40
  • 運送方式:
  • 臺灣與離島
  • 海外
  • 可配送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可取貨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台北、新北、基隆宅配快速到貨(除外地區)
載入中...
  • 分享
 

內容簡介

暢銷書《血色童話》作者約翰.傑維德.倫德維斯特另一傑作,詮釋死人復活的真實世界,探討真愛是否有限度:當親人從另一個世界活了回來,你能依然愛他嗎?

  二○○二年,瑞典斯德哥爾摩發生一連串匪夷所思的詭異現象。嚴重的熱浪侵襲,市區內出現成千上萬的老鼠,所有電器皆無法關閉,城市上空瀰漫陣陣電流,市民爆發集體頭痛,整個斯德哥爾摩陷入極度混亂。接著,一切戛然而止。然後,事情發生了。

  死人甦醒了……

  退休記者古斯塔夫.馬勒接到一通來自醫院的電話,提供他一則勁爆的獨家新聞:停屍間裡,死人活了過來,到處亂走。原本以為搶到了搶到了大頭條的馬勒,這時卻想到了剛下葬的外孫,難不成他親愛的伊利亞思能再度回到他身邊?馬勒不禁暗自期盼。

  艾薇照顧失智的丈夫直到他死去。葬禮兩天後就要舉行。突然,大半夜裡,有人來敲門。艾薇突然想到結婚時的誓約:「不論是好是壞,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開。」四十三年前她可沒承諾牧師,她連死後都會珍惜照顧對方。

  脫口秀藝人大衛的妻子死於車禍,他祈求上帝讓她復活。但她的復活帶來的卻非他期盼的結果。

  他們想要什麼?

  他們想要回家。

作者簡介

約翰.傑維德.倫德維斯特 John Ajvide Lindqvist

  瑞典人,生於一九六八年,成長於斯德哥爾摩郊區小鎮布雷奇堡(Blackeberg),從小夢想能闖出一番名堂。他曾是魔術師,還在北歐魔術牌技比賽中贏得第二名。之後成為喜劇脫口秀表演者長達十二年。後來轉戰進入劇作圈,寫出了膾炙人口的電視劇本《Reuter & Skoog》,並擁有多部舞台劇作。《血色童話》是他第一部小說,在瑞典造成轟動,二○○五年獲選為挪威的最佳小說獎,並入選為瑞典電台文學獎。並於二○○八年榮獲「拉格洛夫文學獎」殊榮(Selma Lagerlof Prize for Literature),改編成電影《血色入侵》的劇本也由他親自撰寫。電影上映後,立刻引起國際間多方迴響,橫掃各大影展獎項,如二○○八年紐約翠貝卡影展最佳影片及最佳攝影、第四十一屆Sitges影展最佳歐洲奇幻電影、富川國際奇幻影展最佳導演、觀眾票選最佳影片、評審團大獎等四十多項大獎。好萊塢電影版即將於十月上映,由麥特.李維斯(Matt Reeves)執導。

  本書為約翰.傑維德.倫德維斯特的第二本長篇小說,也已被製作公司「Tre Vanner」買下版權,即將開拍成電視和電影。他的作品被翻譯成多國語言,後續的作品也備受矚目,前景令人期待。

 

詳細資料

  • ISBN:9789868584716
  • 規格:平裝 / 336頁 / 16k菊 / 14.8 x 21 x 1.68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  • 出版地:台灣
 

內容連載

走到橋中央,大衛發現不尋常的景象,頓時停住腳步。
最近報紙說斯德哥爾摩出現成千上萬的老鼠,但他沒親眼見過一隻,直到當下,三隻在眼前,在艾瑞克橋的正中間,一隻大鼠和兩隻小鼠,在人行步道上繞圈追逐。

牠們咧嘴嘶鳴,一隻小的咬住大鼠的背。大衛後退一步,仰頭不想看。有個老先生站在老鼠另一側幾步遠的地方,瞠目結舌地看著這場搏鬥。
兩隻小的體積如幼貓,大的約有雛兔那般大。牠們光禿禿的尾巴拍擊柏油路面,大的那隻尖聲哀號,因為另一隻小的正撲上前抓住牠的背。鼠毛瞬間滲出一片深污的血痕。

牠們是牠的孩子,牠的幼鼠?
大衛舉手摀嘴,忽然反胃。抽搐的大鼠將自己從一側拋到另一側,想甩開那兩隻小的。大衛從未聽見老鼠哀叫,從不知牠們的叫聲竟如此淒厲。大鼠的哀號聲可怕至極,彷彿垂死的鳥哀啼。
另一側又駐足了幾個人,大家跟著廝殺的老鼠移動,有那麼一會兒,大衛還以為大家圍聚著是為了觀賞某種事先安排好的活動。鬥鼠。他很想掉頭走開,但走不了。一方面橋上的行進速度緩慢,二方面他就是無法將視線從老鼠身上移開。他很想留下來,看看最後會怎樣。

突然,大鼠全身僵直,尾巴高高豎起。兩隻小的扭動,鼠爪耙著大鼠腹肚,撕扯牠的肌肉時,兩顆小鼠頭前後抽動。大鼠踉蹌地爬到橋邊的欄杆下,重心不穩,翻了個跟斗滾到橋下。
大衛望向欄杆,及時見到牠落水。橋上熙攘的交通掩蓋了三隻老鼠掉落漆黑水域的聲音,濺起的水花在街燈下點點閃爍。就這樣結束了。

行人繼續上路,邊走邊談此事。
「從沒見過像這樣……這麼熱的天氣……我爸說他……頭好痛……」
大衛搓揉太陽穴,走向橋彼端。對向的行人與他目光相迎,怯怯地笑,彷彿他們也參與了什麼不可告人的事情。從一開始就站在那兒目睹一切的老先生從大衛身邊走過,大衛問他:「不好意思,請問……您也會頭痛嗎?」
「對,」老先生拳頭頂著太陽穴回答,「痛得要命。」
「我只是好奇。」
老先生指指柏油路面上沾著鼠血的灰色污跡,說:「或許牠們也是頭痛欲裂,所以才……」他打住話語,看著大衛,「你上過電視,對吧?」
他繼續往前走,空氣盤旋著無聲的驚恐。狗兒吠鳴,路人比往常更疾行,彷彿亟欲逃避某種逼近的東西。他快步走向歐登街,掏出手機撥了依娃的號碼。走到電車站時依娃接起電話。

「嗨,」大衛說:「妳在哪裡?」
「剛上車啊。大衛,媽媽家也一樣,我們到她那裡,她想關電視但關不掉。」
「這下麥格納思可高興了。依娃……我不知道,不過……妳今晚非得去找妳爸不可嗎?」
「怎麼這麼問?」
「嗯……妳的頭還痛嗎?」
「是啊,不過沒痛到無法開車,別擔心。」
「沒有,我只是覺得……很不安,妳沒這種感覺嗎?」
「不會啊,沒這種感覺。」
歐登街和斯韋亞路交叉口的電話亭裡有個人猛甩話筒。大衛正想告訴依娃老鼠的事,電話就斷線了。
「喂?喂?」
他停住腳步,重撥號碼,就是無法接通。只有靜電的爆碎聲。電話亭裡的男人掛上電話,咒罵幾聲後離開亭子。大衛想關掉手機,重新開機,但怎樣也關不掉。額頭淌下一顆汗珠,落在手機鍵盤上。電話摸起來熱得異常,彷彿電池溫度急遽竄升。他壓住關機鍵,一切如舊,螢幕仍亮著,電池顯示甚至增加了一格。九點零五分了,他小跑步前往「諾拉‧布魯恩」俱樂部。

會員評鑑

3.5
3人評分
|
3則書評
|
立即評分
user-img
3.0
|
2015/01/19
生與死,簡單的兩個字,底下的意涵卻深如大海。

人們到底是對死亡有什麼樣深層的恐懼?死亡有許多種的樣貌,但不管是哪種要樣貌,都令人畏懼。我想我們不是害怕死亡,而是害怕結束,害怕一切歸零,害怕離開自己所愛的人,那我們對親人的愛能到什麼樣的地步,即使他們已離開我們,我們還是能每天緬懷,把過去共同的回憶當作未來行動的力量,但如果他回來了?想要回到你的身邊,繼續和你依偎,你對他的愛會有所改變嗎?

書中發生復活人事件的所在處,斯德哥爾摩,一個平凡的地方,在一個不平凡的夜晚,雷聲和閃電相互交織,鼠輩們開始離開陰暗的下水道,而這一連串怪異景象,卻只是整件事的開頭。

故事以三種方式進行:

家中的核心是妻子,妻子對整個家庭而言就像是顆太陽,但這顆太陽卻無預警的熄滅,卻又快速的燃起;一位退休的記者,對他而言,孫子是全世界,讓他感覺在這世上不再盲目,反而有了使命,但卻因一場意外,這世界在他身旁崩毀,而這世界卻以奇異的方式再次復甦;堅信上帝的信仰者,照顧生病良久而臥病在床的枕邊人,而上帝也讓他走到生命的盡頭,但對這位信仰上帝的老婦人而言,上帝好像跟她開了玩笑。

這三者的共同點,他們以為自己的摯愛已離去,不會再回來,但他們卻回來了,剩下沒有靈魂的空殼,死而復甦。看到這裡,生死之間已經不再那麼清楚,甚至已經模糊,書中的人們不是希望能再次劃清界線,而是跨越,希望他們能回到自己身邊。

生死,是一個多麼禁忌的話題,令人害怕,卻令人垂涎,幾千年以來,人們想要破除這自然界的法則,生人想要不死,死人想要重生,這兩者相互制衡著,誰不讓誰,而這微妙的平衡,未來也不會偏向任何一方。

生與死,可以說是一條界線,可以說成是種距離,但如果這條界線開始模糊,我們該如何分辨之間的差別?如果說這距離開始縮短,我們該如何適應這樣的距離?
展開
user-img
3.0
|
2010/04/24
往大廳的方向看去、視線可以穿過繡有慈制二字的紅色布簾、看見深褐色的長長棺布、裡面躺著靈魂已逝去、只留身軀的外婆。可能是因為剛看完斯德哥爾摩復活人的原因、當我往大廳的方向看時、我不停想著問題:外婆是真的過世了嘛?她還會不會回來?

斯德哥爾摩復活人就是寫著死者復生的故事。躺在棺材裡的、躺在往生室的、甚至是被深埋在墓園中的屍體、全都在某種電流突然發生的狀況下、重新獲得靈魂、重返曾經熟悉的世界。

作者用三對生死主體與客體來交綴故事、而當中的馬勒是最令我感同身受的角色。

馬勒是新聞記者、在聽聞死者復活的消息時、他沒有思考如何撰寫新聞稿、反倒是首先意識到葬在墓園中外孫。他不怕違反藏匿復活人的規定、偷偷將他挖出、與他女兒開始另一種形式的逃亡。讀作者描寫他們仨人的關係:馬勒對女兒的愧\疚、對外孫復活的期望、像是感受那種對生之期盼、死之彌佈的人生課題。

妳是否也曾經想過這樣的問題?過去在你生活中留下深刻回憶的人、和你的心意有種割斷不下的感情關係的人、在他死後的哪天又了活了回來、你會如何反應、又該如何反應?你可以保證自己仍能像以往一樣還愛著他們?

我覺得作者、約翰‧傑維德‧倫德維斯特 (John Ajvide Lindqvist)、把生死思考舖陳在這本恐怖小說當中、很聰明也能散發出莫名的吸引力、也讓人對生死之間的變化、多少有些不可言喻的樂觀。
展開
user-img
4.0
|
2010/04/17
生命是什麼?愛又是什麼?有生之年我們或許\給得了愛,但是,生命結束之後,愛還繼續嗎?
至愛的人走了二個月…,半年…,一年…,心靈上的巨痛彷彿失落了全世界,爾後我們的愛是否將隨著時間遞減?思念的情緒和感覺像緩緩的水,慢慢沖刷記憶,最後是否只佔心裡深處某個不再被提及的角落。

這是我所看第二本約翰‧傑維德‧倫德維斯特的作品,他的小說恐怖卻不噁心,驚聳卻不故弄玄虛,和前一部《血色童話》一樣,節奏緩和,敘事點到為止,每一段落都保留十足的想像空間讓讀者臆測,腦海自繪畫面,甚至約翰‧傑維德‧倫德維斯特也從不直接點破自己想表達的,他將文字捏造成形體,雙手奉上端出主題,讀者覺得像什麼,便是了。

故事中已逝的母親復活,在兒子面前將心愛的寵物兔子,一把揪斷兔腦袋;過世的中風老人復活,回到家中坐在書桌前,彷彿繼續著中風前剛下班的樣子;爺爺和媽媽帶著失足墜樓身亡的孩子到處躲避追緝,只為彌補一時輕忽的關心,及延續短暫的親情。
根據個人觀察,作者著墨最多的是記者馬勒與女兒安娜,帶著復活孫子伊利亞思的亡命之旅,他在跳躍的章節行進中,默默處理了這三人間的微妙關係,安娜與伊利亞思的母子之愛終究是血濃於水無法替代,但令人費解的是馬勒與女兒安娜的父女之愛竟顯得潦草,若全推說是活人與活人心中的芥蒂難以排解,那麼是否非等到死後方能消弭?

約翰‧傑維德‧倫德維斯特丟出問號,當深愛的人變得不再是我們印象中的模樣,或者做出令我們傷心欲絕的事時,我們是否就此終結愛的泉湧?然而死亡究竟是什麼?靈魂的離去、肉體的耗損!
生命本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割捨的過程,其中最難的無異是捨棄感情,他用《斯德哥爾摩復活人》的故事悄悄框住這類掙扎與糾葛的議題,追根究底的讀者定能發現它探討的目標其實與《血色童話》相似。
畢竟一回生二回熟,這次《斯德哥爾摩復活人》元素更多了,作者嘗試用些許\科學、些許\宗教,烘托現今不為人知的異象,以便讓虛擬的故事更紮實,他也將人類崇尚所謂「通靈」與「第六感」的迷思做出無言的批判。
從書中三條主軸推演,得知「親情」是本書最關鍵的賣點,相較《血色童話》亙古純真的友情,約翰‧傑維德‧倫德維斯特下回將來個千年不朽的男女真愛也說不定。
展開

最近瀏覽商品

 

相關活動

  • 【文學小說-華文創作】一本書的誕生,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?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
 

購物說明

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,或有特殊作業需求,建議您可洽詢「企業採購」。 

退換貨說明 

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(含例假日)。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。 

辦理退換貨時,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(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、配件、贈品、保證書、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,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)。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,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。 

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 

  • 三采全書系
  • 歐萊禮社方展
  • 尖端月